K-D树、K-D-B树、B-K-D树

K-D树在维基百科上定义是将K维空间中的点进行分割的数据结构,D是dimensional(维度)的缩写,K-D树是BSP(Binary Space Partitioning)的一种。

维基百科的解释很正式(看的迷迷糊糊)。简单的说,K-D树就是二分查找树在K维空间的泛化(更迷糊了:joy:)。

1、K维空间的二分查找树

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有讲过二分查找树(BST)这样基础的数据结构,它是基于二分查找的思想实现的插入和查找速度。

如果把BST中的所有元素看成一维线段上的所有点,从树的根节点开始每个节点都会把线段分成两段。

BST

所以BST本质上就是一维K-D树(或者叫做1-D树)

现在将树中的元素推广到二维平面上的点,树的每一层按照维度轮流划分。比如,奇数层按x轴划分,偶数层按y轴划分,这样就得到一棵二维K-D树(2-d树)

KD-Tree

同样我们可以将元素推广到三维空间中的点,那样我们可以得到一棵3d-tree。

3d-tree

理论上k-d树可以继续到4维,5维… 作为一个三维空间里的生物,就没法用图来展示这样的元素了:sweat_smile:

这里有一个二维K-D树的模拟程序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K-D树:

任何事物都有好坏的地方,K-D树也是如此。

K-D树的优点:

很明显,K-D树和BST一样不仅可以精确查找,也更适合做范围查询,但K-D树比BST更强,它能对多个维度进行范围查询。

比如:

Person1(age:18,hight:176),Person2(age:19,height:181) … Person10(age:23,height:171)

想要查找年龄在20岁以上并且身高在170到180之间的所有人,用K-D树就能很好的解决。

k-d-tree range search

由于K-D树的结构要求,上面的例子中要求每个人的年龄和身高各项数据必须齐全,如果某个人只有年龄或只有身高,就无法使用K-D树索引了。所以实际上K-D树更常见的应用是经纬度定位,或者三维空间定位(某个维度数据缺失,其他维度数据也就没有意义了)

缺点:

和二分查找树一样,K-D树也有平衡性问题,这个问题下面会进行详细讨论。

高纬度数据查找效率并不一定好,有时候可能不如最原始的暴力查找。通常,如果维度为k,则k-d树中的点数N应远远大于(即)。否则查找时,节点中大多数节点都会被遍历到,效率上还不如原始的遍历。

2、K-D树的平衡问题

既然K-D树是BST在k维空间的推广,那K-D树自然也有BST存在的平衡性问题——二叉树退化成链表

平衡性问题

但是由于K-D树按多个维度划分子树,相邻的层级之间不在同一个维度,因此AVL、RB-Tree等平衡二叉搜索树的旋转技术对于K-D树并不适用。

有一种做法是重建K-D树:将已知的所有点作为输入,每一层按照该层维度排序,并找到中位数的那个点作为子树的根节点。这个过程用伪代码表示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function kdtree (list of points pointList, int depth)
{
// 该层的维度,2-d树的第1层就是x
var int axis := depth mod k;

// 按照该层维度选取中位数(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排序)
select median by axis from pointList;

node.location := median; // 构造节点
// 构造左右子树
node.leftChild := kdtree(points in pointList before median, depth+1);
node.rightChild := kdtree(points in pointList after median, depth+1);
return node;
}

上面这段为代码摘抄自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上有相应的Python实现,在上面的2-d树模拟程序中有相应的JS版实现。

很明显这种方式只适用于输入点已知的静态数据。对于频繁插入删除操作的动态数据,每次重建K-D树成本过大。

3、K-D-B树

K-D-B树是K-D树与B树的结合。

之前有一篇文章介绍过B树,它主要通过增加子节点个数、减少树的层级解决了平衡二叉树磁盘访问效率的问题,同时B树本身也是一种自平衡树。

K-D-B树汲取了B树的优点:提供平衡K-D树的搜索效率,同时提供和B树一样面向块的存储以优化外存设备的访问

以二维K-D-B树为例,如果最大子节点个数为4的话,数据结构图如下:

k-d-b tree

4、K-D-B树页分裂的效率问题

B树如果节点中的子节点树超过规定的阶数,就会发生节点分裂(数据库中经常称之为“页”分裂)。

B树的页分裂

B树属于一维数据(数据只按一种规则排序),而K-D-B树数据有多个维度,所以页分裂的时候不能以B树“一刀切”的方式解决。

以二维K-D-B树为例,一个节点数据过多,需要分裂时,就需要拆分区域。拆分区域的过程中大概率会出现拆分该区域的子区域。

K-D-B树的这个操作修改的节点比较多,由于写入磁盘的速度比较慢,这个操作会相对耗时。而且K-D-B树对节点有多满没有约束,递归拆分子节点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几乎空的叶节点,存储效率也不好。这是K-D-B树最主要的缺点。

所以和K-D树一样,K-D-B树对于修改频繁的动态数据并不友好

5、B-K-D树

为了解决B-K-D树的问题,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先驱们提出了很多方案,比如hB-Tree,以及这篇文章要重点介绍的B-K-D树

B-K-D树是杜克大学的几位教授在论文中提出的,它主要是为了解决空间利用率和增删操作的速度问题。

这个数据结构也被Lucene6.0之后版本用于索引多维数值类型的数据,具体代码可以查看BKDWriter

B-K-D树是基于K-D-B树设计的,并结合一种名曰“logarithmic method”的方式使静态数据结构动态化。

论文里写的很牛逼,我看的也很懵逼:flushed:,下面的内容也主要来自这篇论文和谷歌搜出来的唯一一篇介绍BKD-Tree的文章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不是很理解,我看论文的意思B-K-D树有点像K-D-B树和LSM-Tree算法的结合,多个K-D-B树分段,一定时机将两颗小K-D-B树合并成大的K-D-B树以保证K-D-B树本身是静态的。但看谷歌出来的这篇文章我又懵逼了。所以如果有看懂这篇论文的大神,还请不吝赐教。

BKD-tree

B-K-D树结合了二叉树和B+树的特性。比较特殊的是,内部节点必须形成一个完全二叉树,而叶子节点存储方式和K-D-B树叶子相同。

和堆类似,B-K-D树的内部节点组成了一个完全二叉树。这样的好处是节点不需要存储指向子节点的指针,根据父节点索引即可算出子节点索引。假如一个节点的位置在,那这个节点的左节点在位置,右节点在

内部节点本身不包含数据,所有数据存储在叶子节点。较小的节点也意味着内存中可以缓存更多的节点。这一点和B+树类似。

另外B-K-D树的内部树永远不会被修改,而是使用一种策略来添加新数据。

首先,有一个大小为的Buffer。在那片论文里,它是被保存在内存的。这个Buffer, 可能仅仅是一个数组或者性能更好的一些数据结构,毕竟是有查询需求的。论文并没有指明这个Buffer的最优大小,但是直觉上来说,至少应该和K-D树节点一样大。

BKD-Tree

假设B-K-D树有个数据,那么它有个K-D树。每一个树都是前一个树的2倍。数据首先被插入到内存里的Buffer里,一旦Buffer满了,先定位到第1个为空的树。这个Buffer的数据,以及空树之前所有节点的数据一起生成一个满的平衡树。在论文里,有对这个算法的详细描述。

6、写在最后

KD树有很多用处,如查找空间点的距离,最近邻搜索等。除了KD树还有很多其他的空间索引结构,如用于索引二维数据的4叉树,三维数据的8叉树,和诸多GIS用到的R树

参考资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D-B-tre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d_tree

https://www.cs.cmu.edu/~ckingsf/bioinfo-lectures/kdtrees.pdf

http://www.cs.bu.edu/fac/gkollios/cs591/hb-tree.pdf

https://users.cs.duke.edu/~pankaj/publications/papers/bkd-sstd.pdf

https://www.cse.cuhk.edu.hk/~taoyf/course/wst501/notes/lec11.pdf

https://www.elastic.co/blog/lucene-points-6.0

https://opendsa-server.cs.vt.edu/ODSA/Books/CS3/html/KDtree.html

https://medium.com/%40nickgerleman/the-bkd-tree-da19cf9493fb

https://www.shenyanchao.cn/blog/2018/12/04/lucene-bkd/

https://courses.engr.illinois.edu/cs225/fa2017/mps/5/

http://lucene.apache.org/core/8_4_1/core/org/apache/lucene/codecs/lucene84/package-summary.html#package.description

https://www.slideshare.net/lucidworks/the-evolution-of-lucene-solr-numerics-from-strings-to-points-presented-by-steve-rowe-lucidworks

https://blog.csdn.net/njpjsoftdev/article/details/54015485

https://webcms3.cse.unsw.edu.au/COMP9315/16s1/resources/2348

https://yq.aliyun.com/articles/581877

https://www.amazingkoala.com.cn/Lucene/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时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blog.hufeifei.cn/2020/02/DataStructure/kd-tree/

鼓励一下
支付宝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