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制度

公积金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资本(股本)溢价主要用途是转增资本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盈余公积公司内部创造的利润留存法定盈余公积公司法规定必须提取当年税后利润的10%当累积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强制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由公司股东大会自行决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比例,没有法律强制要求

资本公积 vs. 盈余公积:核心区别总结

对比维度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来源投资者投入(超过股本部分)或资本性利得税后净利润中提取
性质资本性积累,非经营所得收益性积累,是经营成果的留存
强制性自然形成,无提取比例要求法定盈余公积强制提取(10%);任意盈余公积自愿提取
主要用途转增资本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在特定条件下发放股利
与利润关系无关直接相关,是利润分配的一个环节

举例说明

假设“XYZ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以下业务:

  1. 资本公积形成:公司增发1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8元。共收到资金800万元。
    • 会计处理:借记“银行存款”800万;贷记“股本”100万,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700万。
  2. 盈余公积提取:当年公司实现税后净利润(净利润)500万元。
    •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00万 × 10% = 50万元。
    • 会计处理:在利润分配时,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0万;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50万。
  3. 用途:公司第二年亏损100万元。
    • 用盈余公积补亏:经股东大会批准,用盈余公积弥补全部亏损。
    • 会计处理:借记“盈余公积”100万;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100万。

核心关系与逻辑框架

这些项目的根本联系在于它们共同构成了公司的自有资金积累,但它们代表了资金的不同来源和不同限制。

1. 来源关系图

我们可以用一棵“所有者权益”大树来理解它们的来源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所有者权益 (股东权益)

├── 投入资本 (来自外部)
│ ├── 股本 / 实收资本 (按面值计算)
│ └── 资本公积 (投入的溢价部分)

└── 留存收益 (来自内部经营利润)
├── 盈余公积 (已限定用途的利润)
│ ├── 法定盈余公积 (强制留存)
│ └── 任意盈余公积 (自愿留存)

└── 未分配利润 (未限定用途的利润)

2. 利润分配流程关系

从一个年度的净利润到最终形成积累,流程如下:

税后净利润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如有)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强制,按10%)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自愿,按股东大会决议比例)

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

剩余部分 → 转入“未分配利润”

这个流程年复一年地滚动,“未分配利润”账户的余额就是历年这样滚存下来的结果。

总结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共同构成了公司所有者权益中非常重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

  • 资本公积是公司的“资本老本”,反映了股东愿意为公司的未来付出多少溢价,主要用于壮大资本实力。
  • 盈余公积是公司的“利润积蓄”,是公司自我造血能力的体现,主要用于抵御风险、以丰补歉和未来发展。

理解这两者,对于分析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资本实力和股利政策至关重要。一家盈余公积丰厚的公司,通常意味着其经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且有持续分红的潜力。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

转载时请注明原文链接:https://blog.hufeifei.cn/2025/06/business/company_reserve/

鼓励一下
支付宝微信